【画面】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现场画面、南来作家手稿画面【画面】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开幕剪彩画面【解说】5月11日,由香港文学馆、香港作家联会及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、大公报协办的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,展出二十四位重要南来作家的手迹和物品逾300件,其中近200件为原件,是香港历年最具规模的南来作家主题展。展品中包括有国家级文物和首次亮相的作家手稿。 【同期】香港文学馆馆长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 这次展览实际上在我看来,是在香港文化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和突破。我们在报纸杂志上公开征集手稿,有些手稿是很难得,比如曹聚仁的手稿很难得,有一人在美国看到,他们委托将他们收藏的手稿,曹聚仁用毛笔写的手稿专门捐给我们。所以我们实际上是“得道多助”了。 【同期】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 香港文学非常特殊,它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棵璀璨炫目的繁花。我们现在这个展提到的南来作家,实际不限于这些,我接触的好多当今还在世的大家,他们都有在香港的经历。香港确实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中转阵地,在文学方面的地位,包括它将来要发挥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。 【解说】谈起香港文学,一个不得不提的群体便是“南来作家”,但在过往的香港文学活动中,这个群体时常被忽视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由于中国社会动荡,一批文人学士从内地南迁至香港。他们活跃于香港文坛,创造了无数经典之作,书写了香港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一页。开放包容、中西汇聚的香港,也给它们提供了一片创作的热土。 【同期】香港特区政府署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刘震 他们当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努力进行文学创作,不断滋养香港的文学质量,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数代香港人,奠定香港文学发展的基石。 【同期】香港立法会议员、香港文联会长马逢国 曾经有一个说法是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,我从来都不认同。特别是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,香港的媒体非常发达,成为很多文人作家发表他们文章看法的场所。他们所发表的无论是文学作品也好,或者是短文也好,对于整个社会以至于对全球华人都发挥了很独特的功能。 【解说】从张爱玲从未公开过的手稿真迹,到她在香港大学读书时的学籍登记表及各类私人证件;从萧红给好朋友华岗的五封信,到萧红《呼兰河传》中的对生命凄美的感叹;从文心侠骨梁羽生和金庸的雕塑到手稿,照片到故事;还有刘以鬯、许地山、叶灵凤、戴望舒等名家的手稿、笔记……这些南来作家的故事,在展览中的一书一信、一字一句中徐徐展开。 【同期】加拿大旅客Andrew Gibson 能在图书馆看到这些作家的展品真是太棒了。我接触了很多英文译本的中国小说戏曲,我非常喜欢它们。张爱玲是我曾听说过的作家之一,我也看过《倚天屠龙记》,我看完了整个系列,所以能够来到这里参观展品并且了解作家们的生活真的很棒,他们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。 【解说】此次展览是香港文学馆的开馆展,香港特区政府署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刘震、中联办宣文部副部长林枬、香港立法会议员马逢国、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、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等各界代表出席活动。 【解说】开幕当天还举办了金庸、梁羽生雕像揭幕仪式,及首场文学馆开馆讲座“续集——张爱玲与香港的未完故事”,为香港文学馆5月底的开幕预热。香港文学馆助理馆长、艺术发展局文学组主席罗光萍对记者表示,经过香港作联多年的艰辛努力,在现届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香港文学馆终告落成即将开馆,大家可以在丰富的展览中看到香港文学的灿烂与光芒。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香港文学除了向大家名家致敬,还要以好作品说话,研究整理传承推及青少年是我们的使命。 记者陈烁实习孙思琳香港报道
原创文章,作者:天天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txinwen.com/t/202406201826598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