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化白瓷洁净明澈,一尘不染,有“世界白瓷之母”的美誉,其白色取其素洁无垢之美,自商代的尚白观演变而成的审美观,质朴大气。
自原始先民抟土制陶,陶瓷逐渐形成以器皿形态为主的艺术与文化;随着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,“器以致用”的基本原则被人们重新审视;现代陶艺早已突破了“器”与“技”的藩篱,并通过日益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走入大众生活。
“中国白”是在中国陶瓷艺术审美中诞生的词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。
这种“白”质地纯洁,肌理温润朴素,饱含对生命的感知,与西方人向往的神性圣洁殊途同归。对“白”的不懈追求,成就了“中国白”的美学极致,在相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中,成为多元文化融合、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。
“中国白”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(以下简称:“大奖赛”),是中法文化论坛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,也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成功范例,其核心宗旨是传承与弘扬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,推动传统陶瓷艺术与国际当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。
“大奖赛”每两年举办一届。首届“大奖赛”颁奖仪式和获奖及优秀作品展览于2017年9月26日在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举行;第二届“大奖赛”获奖作品展于2019年10月6日在法国尼斯马塞纳博物馆举行;第三届“大奖赛”颁奖典礼暨《世界的“中国白”》展览开幕仪式将于2024年5月2日在杭州英蓝中心隆重举行,以“无界”立意,旨在消除文化桎梏,彰显今日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。
中国杭州英蓝中心
第三届“大奖赛”于2020年8月18日启动作品征集,来自相关领域的9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参赛作品评审团,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白明担任评审团主席。
第三届“大奖赛”在北京启动
经专业评审,共有来自33个国家的165件(组)作品进入终评环节。2023年10月14日,第三届“大奖赛”终评揭晓,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。
如今,这个年轻的赛事已经是国际陶瓷艺术界的三大赛事之一,正如白明所言:“与其说第三届‘大奖赛’是对前两届成功的延续,不如说它是在后疫情时代——这一独特时空中——崭新的开始。”
一等奖 · Tinne Debrujine·《联结》
本届“大奖赛”以“无界”为主题。
何为“无界”?笔者认为,“无”蕴含中国古代哲学思想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有之所始,以无为本”;“界”是自设之界,是指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标志,具有深刻的个人烙印和鲜明的作品风格。
“无界”以无为本,融解与突破艺术家们自设之界。跨越国际艺术边界,促进文化艺术交流,正是本届大赛的艺术核心诉求。
二等奖 ·姬凡·《甜蜜伪装》
在赫尔德地域审美思想中,地域审美是一种普遍而长期存在的审美现象,不同地域的审美特殊性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地域审美的普遍性。正是这种由自然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所构成的艺术的虚构空间,使艺术比现实更具审美的魅力,更容易吸引接受者的欣赏。
因此,本届大赛的“无界”主题,在于以多样的艺术创意打破固有的地域审美,参赛作品以不低于50%的白色瓷土为创作材料,通过多元化材料的运用和呈现,以陶艺材料和技术独特的之美,探索东西方不同的烧制工艺和审美特色对陶瓷创作的影响,关注陶瓷艺术创作的跨界和融合,追寻世界的“中国白”的艺术规律和艺术家们独特自由的艺术表达。
评委提名奖·Barnabás Máder·《曾经...》
本届“大奖赛”最终入围的作品既有对鲜明传统文化基因表征的展现,又有对时代问题的探讨;既有对个人情感的忠实反映,又有关注群体的存在状态的自我反思。
作品形式忠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精神世界的观照,以白瓷材料为主要媒介,生动展现“中国白”的艺术包容性和开放性。
正如法国罗丹博物馆理事佳玥所言:“这一赛事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陶瓷作品,如同百川归海,来自全球的参展作品,让人们了解到陶瓷艺术之精彩”;比利时凯拉米斯博物馆馆长吕多维克·里奇亚说:“我们可以在‘中国白’的展覽中,看到各种不同的陶瓷技藝,这项赛事为全球的艺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,这是非常罕见的”。
这里展现的作品,有既源于传统又迥异于传统之的奇异之想和表达,所有的创造不以替代已有和別的审美方式为目的。在艺术表现的路上,世界各国的艺术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作品相向而行,这是属于世界的“中国白”。
从技术到艺术,从束缚到自由,从追随到创造,从过去到现在,从物质的感知到精神的提升,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是在求同中走向未来,而艺术则是在求异中获得生机。
现代艺术走到今天,在国际现当代陶艺化洪流中,“大奖赛”以其专业性、引领性、国际性的组织和评审方式,恰如其分地搭建起全球陶艺家平等对话的桥梁,构筑中国传统审美意象
原创文章,作者:天天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txinwen.com/t/202406201824595.shtml